我不在那儿

我不在那儿

七人一个卜戴伦,摇滚·启示录,身不在此,巴布迪伦的七段航程,我不在场,自由驰骋,摇滚启示录

在线影院免费免VIP

年代:2007 

首映:2007-11-21(美国)

时长:135分钟(美国)

语言:英语

观看量:23296

豆瓣:7.9

更新:2024-05-06 13:52

剧情:
在这部关于鲍勃·迪伦生活的传记电影中,六位演员将分别扮演鲍勃·迪伦,解读鲍勃在不同时代的人生故事和音乐经历。这部电影讲述了鲍勃·迪伦早年作为一名民谣歌手的艰难生活,以及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美国民歌产业中的英雄和知识分子,有争议的摇滚改造,摩托车事故,以及他后来从公众视野中退休的故事。近年来,他的工作重点不是录制唱片,而是举办巡回演唱会,比如“永不落幕的巡回演唱会”。在英国作家霍华德·苏尼斯撰写的鲍勃·迪伦的一本非官方自传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迪伦的童年和家庭生活。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尤其是与他的妻子苏拉(夏洛特·甘斯伯格饰演)的作品。此外,霍华德·苏尼斯还透露了与这位资深摇滚歌手的秘密恋情,这位歌手自1986年以来与他的一位伴唱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婚姻。每个故事都描绘了迪伦活泼多变的性格特征的一个方面,电影对每个故事采取了不同的拍摄方法,并将其与不同的主题相匹配:伍迪(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饰演),一个11岁的黑皮肤男孩,总是在跑步;罗比(本·韦斯莱饰演)是一位迷人而随意的词曲作者,他总是在路上;裘德(凯特·布兰切特饰演)是一位年轻的雌雄同体摇滚巨星;约翰/杰克(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是一个民间偶像,他重新发现自己并传递福音;比利(理查德·基尔饰演)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亡命之徒,是一个活生生的奇迹,但逐渐衰老。幕后制作:【六人扮演鲍勃·迪伦】你能想象在银幕上扮演鲍勃·迪兰需要多少演员吗?托德·海因斯用他的新片《我不在》给出了答案——六个。这是一部“导演心目中鲍勃·迪伦的传记电影”。这部电影由六位演员在六个方面扮演鲍勃·迪伦,包括克里斯汀·贝尔、海耶斯·莱杰、理查德·基尔,甚至女演员凯特·布兰切特。迪伦十几岁时由黑人马库斯·卡尔·富兰克林扮演。凭借李安的《断背山》获得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澳大利亚影星希斯·莱杰将迪伦塑造成一名音乐家,英国演员本·韦斯肖(香水2006)将迪伦描绘成19世纪痴迷于法国诗人兰博的人。克里斯汀·贝尔(Kristen Bell)在电影《蝙蝠侠:战争年代》(Batman:the Time of War)中饰演迪伦,他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时期——迪伦倡导音乐时期,代表作有《时代》(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和这位歌手在转换时期探索福音音乐。正如导演托德·海恩斯所描述的那样,理查德·基尔对迪伦的刻画有一种“西方嬉皮士”的氛围,融合了迪伦歌曲中的虚构人物,象征着他从公众视线中消失的时期。海恩斯说:“我们让迪伦重新陷入了自己的困境,同时,我们应该比他的现实生活走得更远。”鲍勃·迪伦从民歌到电子摇滚的最具争议的转变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受到了一些听众的谴责。在这个阶段,迪伦由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得主凯特·布兰切特主演。这张黑白照片的处理,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让人想起费德里科·费里尼1963年著名的《八分半》。与之前的音乐传记不同,尽管近年来有音乐传记如《灵魂之王》雷(2004年)和《走线》(2005年)重振了这一类型的电影,但《我不在那里》显然打破了对现实的所有刻板印象,旨在在其主题上创造一个更具诗意的形象。导演兼联合编剧托德·海因斯(曾执导《天鹅绒金矿》和《远离天堂》)他表示,正如不同的演员描绘不同的方面,并通过不同的色调和风格展示一系列小插图一样,他想拍一部“与传统传记有些不同的电影”,这不是一部关于迪伦生活的剧本电影。我们想强调概念、风格、流派和特点的重大变化。“这部电影使用了一种类似抽象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迪伦的生活联系起来。凭借他武断的哲学,他成为了整个时代最前卫、最神秘的艺术家。”多年来,鲍勃·迪伦一直拒绝自己过去的角色。他不断前进,不断否定自己。我的想法是用不同的演员扮演同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诠释那个永远在路上的人。海恩斯曾告诉《娱乐周刊》,“这部电影从他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六个鲍勃·迪伦将站在一起告诉我们谁是鲍勃·迪伦。”值得一提的是,鲍勃·迪伦曾创作音乐,并联合主演了萨姆·帕金斯(1973)的电影《比利小子》。迪伦向这部电影的制片人致以问候,但他没有亲自参与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我不在那儿 图1
  • 我不在那儿 图2
  • 我不在那儿 图3
  • 我不在那儿 图4
  • 我不在那儿 图5
  • 我不在那儿 图6
  • 我不在那儿 图7
  • 我不在那儿 图8
  • 我不在那儿 图9
  • 我不在那儿 图10

影评人

《我不在那儿》夏洛特·甘斯布主演,I’m just here.

二战后的世界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是个疯狂的时代,那是个几个当权者就可以决定世界命运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命运和时代紧密的结合,人们的心随着时代跳动,而紧张的局势似乎从来没有因为人们痛苦的心而缓解,于是,麻木、迷茫、痛苦、堕落、享乐主义充斥着那个年代。鲍勃迪伦出现了,他跟那个时代为时代发生的大多数人不一样,他用歌声来叛逆,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诗,只是写给自己的,只有歌声才能流传”,鲍勃迪伦就是这么一个时代发生的人,而时代在变化,鲍勃迪伦也正如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从来不拘泥一格

影片看似新鲜的形式在二流人物简介中就能找得到,就像是:“鲍伯.迪伦,一位创作型歌手、一位摇滚巨星、一位民谣偶像、一位不法之徒……”在影片中,人物的每一个侧面都被分解为一个独立的人格,然后我们得到六个鲍伯.迪伦。
且不说这种不同角度的简单叠加是否能够有效复原人物,最大的问题在于,当影片中的六个主角只拥有一个天才的1/6面时,这些个体的单薄和不可信是必然的。很容易让人想到“符号”,影片用六个符号性人物解构鲍伯.迪伦,符号具有简洁抽象的特征,但真实的人物是复杂具体的,你不能脱离细节和情境去刻画人物。
为了让每个人物具体起来,影片在抽象形象之上加诸了太多关于时代和人的想当然:一个放荡男人的不幸婚姻,一个西部英雄的落寞晚年,一个摇滚歌手的颓废生活……这些都是类型片中的典型场景,更像是电影符号的大集合。类型和符号只是一种人为的归类,不精疲力尽地深入下去,挖掘出表层形式之后的具体的惶惑、恐惧、痛苦和激情,你是得不到灵魂的。形式带来的新鲜感在一个小时之后就让人感到厌倦,各种漂浮的琐碎则以六倍的无聊向你涌来

1. 永远不要相信穿雨衣的条子。
2. 小心那些过分热情的人和给你太多爱的人。
3. 当有人问你是否关心世界的问题时,直直盯着那个发问的人,看到他心里去,他就不会再问你了。
4. 永远不要给出你的真名。
5. 如果有人让你看看自己,绝对不要看。
6. 永远不要说或者做那些站在你面前的人无法理解的事情 。
7. 永远不要创造任何东西,它们会被误读的。而误解会在随后的日子里,跟随你,困住你,永远不能改变。

加上另外几个片子一起说吧,其他片子包括,
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on)
American Hardcore (Black Flag等)
The Decline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Part II: The Metal Years (Megadeth等)
Joe Strummer: The Future Is Unwritten(Clash)
大致先这些
老梆子们比较下来,就数Bob Dylan最狡诈。他对世界喋喋不休,但有几句不是反话呢?I'am not there片名是个非常到位的自我评估,这些从No direction home里面也摆明了。两个片子都提到了Bob Dylan在60s "反战"年间的记者招待会,记者问他您作为一代青年的政治偶像。。。如何如何,Bob装的一脸惶恐,说谁是政治偶像?记者又问您的政治民谣是否表达了... Bob又是装傻,谁说我唱的是民谣。于是记者就更兴奋了,I’am not there里面的BBC二楞子就是这样被挑逗了。很多人觉得Bob铁肩担道义挺痛苦的,还要不时接受各路记者的骚扰,其实Bob特清楚,什么叫半推半就,什么叫挑逗,什么叫利用。当你们觉得他很政治的时候,他会告诉你我自己都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当你们觉得他很精神很垮掉很找不到回家的路的时候

导演的叙事很有新意,抛开这样的叙事是否合理,看上去倒是很有趣味。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由女性扮演的Dylan,表现Dylan转型最不为人接受的阶段,感触颇深。。

《我不在那儿》夏洛特·甘斯布主演,I’m just here.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bmrpos.com/tiantang/kandianying-12918.html

展开

豆瓣精选

工厂女孩
7.62006年美国剧情
弗里达
8.72002年美国剧情
飞行家
8.12004年美国剧情
席德与南茜
7.71986年英国剧情
卡波特
7.92005年加拿大剧情
社交网络
8.22010年美国剧情
公民凯恩
8.81941年美国剧情

美国剧情片

收视爆火推荐

天堂A排行榜
9.32023中国大陆纪录片

只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