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国倾城
导演:

年代:1975 

首映:1975-03-21(中国香港)

时长:108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

观看量:4664

豆瓣:7.8

更新:2024-05-03 22:30

剧情:
光绪二十年,西太后(卢颜)六十岁。尽管她已经与光绪皇帝(狄龙)“重返政坛”,但她在现实中仍然掌握着巨大的权力。他还派了一个叫寇连才(蒋大卫饰)的年轻太监,打着为光绪服务的幌子进行监视。光绪渴望取得一些进展,但由于他的犹豫不决,他无法逃脱Xi太后的操纵;幸运的是,她得到了珍妃(萧瑶饰)的安慰,但也遭到了凌波皇后等人的陷害。。。她获得了第十二届金马奖最佳戏剧电影奖、最佳女演员奖、最佳彩色电影艺术设计奖(陈景森)、《太后》(香港,1975),是肖氏兄弟的名誉建筑师,是李汉祥历史宫廷电影的权威代表作,也是肖氏兄弟旗下主要名人的聚集地,这是一部描写慈禧垂帘听政三十年后清宫权力斗争的历史巨著。美国著名演员卢岩饰演慈禧太后,打破了由动作明星狄龙饰演懦弱的光绪皇帝的先例,而姜大卫则饰演年轻的太监寇连才,他原本是狄龙的角色,但他锋利的头直接盖过了主角。这部电影获得了第12届金马奖(1975年)——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卢燕)和最佳彩色电影艺术设计(陈景森)。
展开
线路F1

图集

  • 倾国倾城 图1
  • 倾国倾城 图2
  • 倾国倾城 图3
  • 倾国倾城 图4
  • 倾国倾城 图5
  • 倾国倾城 图6
  • 倾国倾城 图7
  • 倾国倾城 图8
  • 倾国倾城 图9
  • 倾国倾城 图10

影评人

【倾国倾城】温和背后的力量

张国荣说他最喜欢的导演是李翰祥,果然是有道理的。《倾国倾城》的确是一部值得如此赞誉的电影。应该说对于刚刚去过故宫不久的人来说,电影里的场景不能算逼真,但是作为一部艺术电影来说,它所营造的气氛、构建出的气派,已经足以描绘一个庞大、一向追求繁复精致的细节的帝国皇城的生活场景。从天微亮时群臣在城门外等候早朝,到西太后的起床更衣用早餐,再到光绪步入不知道什么宫的正殿(看门外的台阶和开阔的场院,应该是太和殿)、群臣觐见,一系列的细节都非常完美,给人一种真实的厚重感。当然这里的所谓“真实”,并不能过于推敲。
对于西太后的形象,我当然不觉得李翰祥有任何美化,甚至我都并不认为他对西太后的描写与我原来印象中的慈禧有任何不同。(不过应该承认,我想象中的慈禧,应该长得更霸气一些,卢燕的面相给我的感觉还是稍微柔和了点儿。)当然可能本来我对清末历史的了解也有限吧。回想起来,只觉得祝寿那场戏里,她听李鸿章说日本人已经打到天津之后的反应特别动人,那种震撼、瞬间由焦急变为无望的颓丧表情,做得十分生动

行文应有中心,但这是豆瓣叫我从短评强转过来的,信手而写,找不出什么中心主题,干脆学李导的命名方式,就叫《没头没尾粗说<倾城倾国>五条》吧。
寇连材并不突兀,相反,这出戏有了寇连材这根线才能串起来,要不然就是紫禁城小品流水账,断没有这出丧权辱国倾城倾国的激烈。观众通过寇连材看紫禁城繁华下的日薄西山(背景的黄昏日落很有象征意义),看光绪帝那匹配不上志向的软弱,看慈禧的专横和李莲英的狡诈,再看整个大清国的江河日下,所以才会在最后死谏时,一起动情,一起憋屈

抛下电影中种种不合乎历史的一切,我在这部电影里看到了他想要表达出的男儿血性,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
不得不说,寇连材这个角色是出彩的,我也看了一些影评,看到有人说寇连材和皇帝的饰演者之间有矛盾,但我觉得二人的戏份其实是差不多的,不同的是二人给人影响的方式不同。
寇连材这个人物是宫廷中少数敢于直言的人,在慈禧大寿他喝醉酒也能看出来,他和皇宫中的诸人是多有不同的。他和皇帝笑着要闹之时,相信很多人都会想起鹿鼎记吧。就像影片中说的,他就是个孩子。因为是个孩子,才能心思醇厚

【倾国倾城】温和背后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bmrpos.com/tiantang/kandianying-22047.html

展开

豆瓣精选

瀛台泣血
7.41976年中国香港历史
垂帘听政
7.61983年中国香港历史
火烧圆明园
7.51983年中国大陆历史
八旗子弟
7.61987年中国香港古装
一代妖后
7.31989年中国香港古装
乾隆下扬州
7.51978年中国香港喜剧
清宫秘史
7.21948年中国香港历史

收视爆火推荐

天堂A排行榜

只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