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片索科洛夫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

二战片索科洛夫

国语版免费在线观看
导演: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演员:
路易多·德·朗克桑,亚历山大·索科洛夫,本杰明·乌策拉特,文森特·内梅斯,约翰娜·科塔兹·阿尔特斯,安德烈·切尔帕洛维,让·克洛德·希尔,皮特·罗特兹克,弗朗索瓦·斯米斯尼

更新:2024-05-04 07:48

首映:2015-09-04(威尼斯电影节) / 2015-11-11(法国)

年代:2015

时长:88分钟

语言:俄语,法语,德语,英

评分:7.3

观看数:2588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亚历山大·索科洛夫领衔,散文电影:一种女性化书写

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资料馆的缘故,观众席对这个片子的生理反应是差不多的。开场大概到半个小时左右,我发现我困了,不停打哈欠,眼皮很沉。这种情况是不多见的,我对所谓的闷片抵抗力不差。更令我惊讶的是,我周围的其它观众不知为什么,也同时在这个时间点上表现出了困意,真是惊人的巧合!
这个片子整体看下来,并不能说不好,如果非要形容我的心情,应该和这个片子的表现方式一样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复杂。
观众犯困是有情可原的。我从资料馆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检查这个片子的定位

这类题材的电影最怕平铺直叙,自信满满的索科洛夫自然会另辟蹊径。虽然没有采用《俄罗斯方舟》中历史性的一镜到底,但仍然让历史伟人的幽灵(在本片中是拿破仑)作为导演诉说着家珍。也许只是因为导演是俄罗斯人,所以开篇顺理成章地以自己祖国的历史为切入点。托尔斯泰、契诃夫等等,十九世纪过来的大师们在同一时期睡着了,父辈们沉睡了,怎么也叫不醒,醒着的年轻一代诉诸暴力。通过“ppt”,旁白,为数不多的几个角色,将卢浮宫的历史,尤其是德军占领时期的情况

2015年电影《德军占领的卢浮宫》:纯凭着题材入手的片子,万万没想到片子的内容跟我想象大相径庭。我算是阅片量还可以的了,但是这种形式的电影还是第一次见,完完全全打破了剧情片与纪录片的界限,全片几乎由导演的旁白,真实历史镜头,名画鉴赏,以及演员扮演的段落结合而成,更甚至,到了结局,旁白开始跟片中人物对话起来,第四道墙不复存在。形式上的新颖虽然超出预期,但是给人的观感多少有点迷幻,跟不上节奏,这样的电影自有它存在的价值,不多看几遍我觉得我也没资格评论

喜欢旁白的俄语好喜欢(虽然俄语作为一门语言并不好听,但是就是有种莫名的喜欢)
感谢HKIFF让我花25港币看了这么耐人寻味的电影 电影本身讲述了一个并不算复杂的故事情节 引人深思的是强硬的俄语独白 作为一个俄罗斯导演把不设防的巴黎作为大背景与抵抗的布尔什维克对比 尤其谈到无名的尸体被扔进万人冢 被敌军围困时母子第二天被吃掉的惨状 让我想起了同样是战争时期的长春围城
并且 纳粹高官的保护行为 其实会不会是人性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也就是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人性的要核 (和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保留伊斯兰权力象征的阿尔罕布拉宫有同样的考量)
“旧世界仍会影响后人发动巧立名目的战争”
“卢浮宫是关于人的博物馆”
“如果这些肖像活着,能不能帮现代的我们预测未来”
包括作者最后对结局的引入 有一种长远的 超越时间限制的想象 功德会被铭记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这部作品,除了在美学上有着非常考究的设计,对影片拍摄形式也有着大胆的尝试,用超现实手法尝试运用于纪录片,无论是画幅的改变还是历史人物的再现,导演不止为了个人风格化的技术要求,更多的则是在探讨战争之下人类文明的走向,卢浮宫如何在拿破仑的掠夺下汇聚无价之宝,在二战不抵抗下免遭涂炭,而反观当时苏联冬宫境遇形成明显反差,在去政治和意识形态下对人类文明的思考具有足够的高度及宽度,而正是在这种视角下,所有无论是拿破仑、希特勒还是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所有个人的命运都显得微不足道。大师级的美学形式以及哲学深度,在形式及内涵上都达到了令人仰望的高度。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亚历山大·索科洛夫领衔,散文电影:一种女性化书写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bmrpos.com/tiantang/kandianying-12369.html

线路F1

电视剧推荐

更多
2016中国大陆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