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老片
导演:
黑泽明
演员:
仲代达矢,寺尾聪,根津甚八,隆大介,原田美枝子,宫崎美子,井川比佐志,池畑慎之介,油井昌由树

更新:2024-05-11 20:11

首映:1985-06-01(日本)

年代:1985

时长:162分钟

语言:日语

评分:8.9

观看数:60121

热播指数:1352

“乱”盛宴!野宴开帷,诡梦昭显

那个老头挺可怜的。大儿子被二儿子的部下放冷枪杀死;二儿子被女人蛊惑,在弱势时挑起战争,不仅亲弟弟被杀,父亲悲愤而死,主城也被别国攻破。好好一家人,就这样家破人亡。
在战争年代,他们的死是很平常的。他们的死和那些在战场上被枪打死的无名小卒一样平常,我们可能会为那个正直的三郎的死而感到伤感,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能把自己带入了三郎的角色了,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是那三郎,希望自己可以接回“父王”,然后平定叛乱。可是他就那么轻易的被冷枪打死了,遗留下一支刚刚打了胜仗的军队

三姐妹变三兄弟,封建背景下性别的改变就是根本上的,决定性的变化。原作重点还是表现父女和姐妹亲情在权力斗争下的覆灭,以及由此导致的一个国家的没落。但是当故事移植到日本,由于女性地位的东西方差异,主角不得不从女性变为男性—否则情节难以展开—这种变化注定要削减亲情的成分,加重权力斗争的色彩,于是典型的同室操戈情节上演,而且成为影片的重点,片中次郎杀大郎那一段简直血腥残忍,与三郎对峙最后冷枪打死三郎则不可不谓冷酷。二郎更像是在一步步谋害手足

一个梦和傲慢激发的临时决定,引发一系列始料未及的恶果,最后梦成了现实,甚至比梦更残酷…
然而秀虎的梦和傲慢又何尝不是他前半生的残忍和屠戮搭筑起来的呢,所有的乱都只是因果循环,只待一个爆发口而已:太郎次郎成长于皇家乱世均觊觎王位已久,次郎不服太郎已久,枫夫人心中复仇之火燃烧已久,秀虎的部下贪图名利和次郎勾结已久,绫部和藤卷部对一文字家的版图伺机已久…影片最后定格在苍茫的天地和破败的城池间,一卷展开的金佛,佛本无错,皆为因果…
一切发生的太快太突然

表面上讲的是战乱中的权力争斗,但实际上是在说人与神灵的关系。比如三郎和秀虎突然死亡后其手下侍从的对话,以及最后盲人鹤丸孤身站在悬崖边,在黑暗中面对天地,影片的最后一幕是鹤丸掉落的佛像,让人感到之前情节的层层铺垫实际上是在对人类混乱的生存状态进行深描,最终表达对神灵的终极质问。把鹤丸这一角色设计成盲人,意在表达凡人的孤独感和对世事的困惑。秀虎似疯非疯的样子,除了推进情节外,更是在刻画凡人在天地间经历的无助和不堪。

我也来凑个热闹说几句。
一是拍摄手法。大场面拍得不错,一开场的狩猎,在山坡上左侧右侧角度的切换,几匹马都是不同的方向,以及骑马奔跃的镜头及最后一战时的阵势,都拍得非常好。空镜头都给了云,一共有五六个吧。一开始父亲睡觉时是平静的;父亲要宣布选择哪位女婿时,云朵翻滚而上;在驱赶三郎时,是灰暗的;父亲被迫誓约文签字后,云朵在城墙上上涌;围困时,关上房门,马上又切到云;以及最后三郎死亡时,还是留了一个镜头给云。
镜头大部分都是远景,这个有助于人物及故事情节的超脱,迫使观众去思考,当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观众很难有代入感。
二是电影主题先行,原本《乱》这个故事就脱胎自《李尔王》,其实戏剧比电影、文学等形式更为强调台词的寓意,因为戏剧表演空间受限,所以很多东西会通过对白说出。所以,这部电影既然已打定主意要讲一个报应的故事,那么所有人物、情节走向、对白都应该为此服务。电影中频频出现的佛像、云朵、阳光等意象,很明显就带有符号性质,包括故事一开始兄弟三人穿的衣服颜色,我当时第一印象就觉得是故意为之。

“乱”盛宴!野宴开帷,诡梦昭显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bmrpos.com/tiantang/kandianying-1567.html

线路F1
线路C1

电视剧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