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暴

窃听风暴

窃听者,他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别样人生,The Lives of Others

高清在线免VIP观看

年代:2006 

首映:2006-03-23(德国)

时长:137分钟

语言:德语

观看量:553777

热播指数:569

豆瓣:9.2

更新:2024-05-06 03:46

标签:TOP250

剧情:
1984年的东德,整个社会都笼罩在国家安全局的高压统治之下。特工韦斯曼(Ulrich Mühe饰)被命令监视剧作家德莱曼(Sebastian Koch饰)和他的女友克里斯蒂娜(Martina Gedeck饰)的生活。在监控过程中,韦斯曼逐渐对这家人的生活产生了兴趣,开始暗中帮助他们。西德《明镜周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起了这位间谍头目的注意。他们认为这篇文章是德莱曼写的,并逮捕了克里斯蒂娜,希望从她的嘴里透露她丈夫的秘密?是韦斯曼审问了克里斯蒂娜
展开
线路F1
线路C1

预告片

图集

  • 窃听风暴 图1
  • 窃听风暴 图2
  • 窃听风暴 图3
  • 窃听风暴 图4
  • 窃听风暴 图5
  • 窃听风暴 图6
  • 窃听风暴 图7
  • 窃听风暴 图8
  • 窃听风暴 图9
  • 窃听风暴 图10

影评人

“窃听风暴”观影后情节分析

一周的奔波过后,上周日看完《窃听风暴》后的千思万绪早已支离破碎不见踪影,残念……
我历史学的不好,对柏林墙的前世今生几乎一无所知。故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发生,讲的却是人性,艺术和自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到我们自己拍的文革的故事,8.9的故事(别跟我提《颐和园》,谢谢)。
言归正传,记忆最深刻是的Wiesler和女演员(西兰)的两段戏,实在是精彩。
第一段是在酒吧里。西兰准备去赴文化部长的约,而Wiesler事先安排了一个局让他男朋友知道了她和文化部长的关系,他们大吵一架之后克里斯汀娜依然准备去赴约,因为她明白如果让部长失望了也许她就再也无法登上舞台了。
Wielser喝了两杯Vodka,给自己壮胆,然后走到西兰旁边:
“很多人都喜欢你,真正的你。”
“演员从来就不是‘真正的你’。“
”但你是。“(在西兰对面坐下)”我曾看过舞台上的你,那时的你,更像你自己。”
“所以你很懂我罗。”
“我是你的观众。”
“我得走了。”
“去哪?”
“去见一位老同学……”
“明白吗?你又变得不像你了。”
“不像么?”
“不像。”
“看来你很了解她

看完《启示(Apocalypto)》,突然悟到据说是叔本华的论点:文明从来与愚昧相伴而生,生存意志具有最高价值。我对所谓古老文明不免心存疑惑,那些遗留下来的辉煌的过去曾经消耗过多少生灵,而许多古老文明的消亡与其说受外来力量的摧毁,不如说与它们对生灵的涂炭不无关系。即使是我们所处的现代科技文明,也摆脱不了愚昧的阴影相随。这样的例子现实生活不胜枚举。

电台里采访今年得奖的德国电影《别人的生活(The lives of others)》的导演。我完全没想到那个主演缪厄(Ulrich Mühe),(那个负责监听的秘密警察),作为艺术家,本人就是当年被监听的对象。九十年代德国有相当多的人选择忘掉过去,面向未来,可也有一小部分人决心找回自己的档案,缪厄就是其中之一。为此,他再一次经历了痛苦,当他发现他在剧团里四个要好的伙伴原来是监视他的细作,他的妻子孩子也曾告密,他甚至还被列入一份危险分子的黑名单,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他将被迅速隔离。看完电影时,我曾认为,这个不苟言笑却内心深沉的秘密警察角色,在中国的男演员里恐怕找不出几位能演好。

首先我认为女主角和男作家的关系应该是男女朋友或者情人关系。一个女演员,一个男作家,并不严密的约会时间和两人相对独立的事业和圈子都说明了女演员和男作家更像情人或者男女朋友,而非丈夫和妻子。女演员有男作家家的钥匙是很正常的,在此我猜想双方都没有正式的配偶,所以虽然没有办手续,但内心已经接受对方,钥匙,家庭财产方面也是充分信任的。
女演员有自己的事业,她也很看重自己的事业,不甘心退出舞台,所以一开始虽然心有不甘(影片开始时文化部长借谈话之际手乱摸她,她马上走开),但想到自己的演绎生涯和对文化部长权势的恐惧,还是被迫从了文化部长。这时的她虽然痛苦,但是还是愿意保持这种三角关系,在她看来是当时最好、最稳定的处理办法了。
当男作家发现后没有立即翻脸,一方面是想冷静一下,另一方面也是重新审视他们的关系和感情。男作家觉得自己并没有权势,也给不了女演员前途,所以选择了用感情去打动对方,希望对方放弃文化部长,这时女主也道出了自己的苦水

这部让人毫不犹豫打五星的影片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全片仅以冷静的叙事向观影者传递信息,并没有一丝一毫多余的花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窃听风暴》这个颇有噱头的中文片名与电影本身一秒间站到了遥远的对立面上。另外两个翻译,《他人的生活》、《窃听者》都更为符合影片风格和精神,但遗憾的是可能因不够有冲击力而未成主流。
如同Chuck Palahniuk(《搏击俱乐部》作者)在《Nuts and Bolts: “Thought” Verbs》一文表达的小说写作要点,you may not use ‘thought’ verbs, these include: Think, Knows, Understands, Realize, Believes, Wants, Remembers, Imagines, Desires, and a hundred others you love to use. 这部影片也几乎没有使用主观的手法(音乐渲染、背景烘托、大特定、镜头摇晃等等)来引导观者的情感,就连有意让人接受卫斯勒(秘密警察)在监听作家古德曼之前处理犯人的峻酷风格时,也是通过平静的课堂授课与讯室审讯来交错完成,并且由上司古毕兹来找他看戏剧而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中

  这部电影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好。感觉和看波兰斯基的“钢琴师”很像,总能感受到导演的悲哀和伤痛,却很难在电影中看到很好的表达。是不是当太了解一个东西或太陷入其中的时候,反而很难讲清楚?
  很多细节都能在其他电影中看到,对东德政府的描写,对腐败官员的讽刺,都让我想到另一部电影“烈日灼人”。同样都是内敛压抑的情感,“烈日灼人”给我的震撼要大得多,而“窃听风暴”却少了一个爆发点,总让人觉得不是味道。斯大林的大清洗也是很多电影人不愿触及的伤痕,导演米哈尔科夫并没有正面尖刻的谴责什么,他只是平静的描述一个退伍将军归隐田园的生活。那个如影随形的巨大火球,像噩梦般一点点吞噬这个家庭,隐隐的不安晃动着那个平凡的夏天。很多时候,导演只是在拍风景,拍科托夫和小女儿在湖边嬉戏,拍那个拉着一车货物永远找不对方向的男人。片中的最后逮捕科托夫的米迪亚很像“窃听风暴”中的女演员,虽然目的不同,却都不得已揭发了自己的亲近的人,最后引咎自杀。我更喜欢“烈日灼人”的处理:米迪亚躺在浴缸中,暗红的火球从上方的窗口飞出去

“窃听风暴”观影后情节分析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hbmrpos.com/tiantang/kandianying-1491.html

展开

豆瓣精选

记忆碎片
8.72000年美国悬疑
控方证人
9.61957年美国剧情
致命魔术
8.92006年美国剧情
禁闭岛
8.92010年美国悬疑
看不见的客人
8.82016年西班牙剧情
穆赫兰道
8.42001年美国悬疑
非常嫌疑犯
8.61995年美国惊悚
追随
8.91998年英国惊悚
十二怒汉
9.41957年美国剧情
蝴蝶效应
8.92004年加拿大剧情

收视爆火推荐

天堂A排行榜

只为你推荐